|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政府要不断践行保障的事情。要把一项项民生承诺落地实施,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扎实工作,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督保障。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党内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职责,必须精准发力,以有效监督督促民生实事落到实处、惠及于民。 紧盯“责任链”,确保履职到位。 民生实事的落实要看责任是否上肩、任务是否分解。监督工作首先要聚焦责任主体,督促相关部门实实在在地扛起主体责任,把民生实事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要加强对项目立项、审批、资金拨付、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等全链条的监督,确认是否存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懒政怠政等问题,让责任落实机制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确保各项任务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
聚焦“关键点”,防范廉政风险。 民生实事一般都会涉及到大量资金投入和资源调配,这里廉政风险易发多发。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聚焦项目的各个关键环节,强化风险排查和预警。要严肃查处截留、挪用、挤占、套取民生项目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整治在民生工程中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如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虚报冒领等。纪检部门一定要精准监督,确保民生资金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民生项目每一个都成为廉洁工程。
畅通“监督网”,汇聚各方力量。 督促民生实事落实,不能仅仅靠纪检监察机关单打独斗,还需要畅通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渠道,形成监督合力。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探索“互联网+监督”模式,对民生项目实施进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公开。鼓励和支持群众通过举报电话、网络平台等反映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优先处置、快查快办。同时,发挥好媒体的监督作用,对落实不力、效果不佳的典型案例也要适时曝光,形成有效震慑。
总之,民生实事是连接党心民心的重要纽带。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立足职责定位,将监督贯穿于民生实事实施的全过程,以精准有效的监督执纪问责,清除“拦路虎”,确保各项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坚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