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民生关怀,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做好民政工作,需紧扣民生需求、筑牢兜底防线、厚植为民情怀,以实打实的举措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民政工作是民生保障的“兜底网”,需守牢底线解民忧。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直面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是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从加强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零就业家庭的帮扶救助,到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从完善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到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每一项举措都直指群众急难愁盼。聚焦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紧盯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把政策红利精准送到群众身边,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民政工作是社会治理的“粘合剂”,需夯实基础惠民生。基层是民生工作的“第一线”,村居社区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民政工作通过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坚持改革创新,聚焦群众关切,构建“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体系,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推进基本社会服务标准化,优化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民生事项,完善基层民政服务能力。通过健全基层治理格局,把民政服务融入社区日常,让群众办事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民政工作是民心向背的“晴雨表”,需践行初心暖民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民政工作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民心凝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出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要主动靠前服务,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提升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工作水平,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涉及老百姓的事情关键在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民政工作实效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