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蓝图,明确“十五五”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从“十四五”的扎实积淀到新征程的全面发力,中国正以改革之笔、创新之墨,在现代化建设的画卷上书写决定性进展的时代答卷。 筑牢现代化根基,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接连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台阶,预计2025年底将达140万亿元左右,4年平均增长5.5%的成绩,印证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支撑这一成就的,是“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90%的基建硬支撑,是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69%的创新驱动力,更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带来的产业升级活力。从“奋斗者号”深潜万米到新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创新正让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愈发牢固。 激活现代化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关键密钥。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的,更需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从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推进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从延迟退休政策落地到绿色转型意见发布,改革正穿透体制机制障碍。正如厦门港从沉寂小港成长为5亿吨级大港的蜕变,改革开放仍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为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彰显现代化温度,民生福祉是价值底色。“十四五”期间,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超1200万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社保、医疗体系。从长江黄河干流全线达二类水质到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5%以上,生态改善与民生提升形成良性互动。乡村振兴政策直抵基层,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共同富裕的图景在实践中愈发清晰,让现代化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应对现代化挑战,系统思维是科学方法。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我国通过完善稀土出口管制、强化粮食能源安全等举措筑牢安全屏障,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等长期工程,在快与慢的平衡中把握发展节奏。同时,通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现代化进程保驾护航。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从“十四五”的历史性成就走来,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要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民生福祉为目标,凝聚亿万人民的奋斗力量,就一定能在“十五五”期间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