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明方向。对于直接服务群众的基层社区而言,这是一份持续提升治理能力、赢得群众信任、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的行动指南。 以“学查改”强根基,用严细实筑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上下贯通落实。社区基层作为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第一站”与“最后一公里”,要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持续深化;要精准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项列出问题清单、细化整改措施。基层结合辖区实际,分区包干管理,切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以整改实效回应群众期待。 “常长二字”纠顽疾,严实一心纠顽疾。“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整治绝非一蹴而就,必须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工作中,要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通过精简冗余台账报表、杜绝多头重复报送,让基层工作者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办实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微腐败、不作为、乱作为等顶风违纪行为,要速查严处、及时公开通报,以真管真严、敢管敢严的有力举措,持续形成强大震慑,筑牢基层作风建设防线。 精准监督抓关键,治理高效促发展。强化监督执纪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关键抓手。要将党组织日常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充分用好“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养老托幼等各项民生项目,实行全流程监督,确保有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的问题线索,要第一时间启动核查、反馈结果,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闭环式监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筑牢作风建设根基。 紧盯关键做表率,引领大众共奋进。作风建设,离不开 “上行下效” 的示范引领,以上率下更是打通基层作风建设 “最后一公里” 的关键所在。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基层治理的 “领头人”,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带头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改进文风会风、深入群众、廉洁自律,形成“头雁效应”。在抓好 “关键少数” 的同时,聚焦队伍建设的 “重点群体”,要突出对新任职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打造一支党性纯洁、纪律严明、为民服务的基层队伍,让作风建设的成效真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刚性制度强约束,作风建设见真章。作风建设既要 “当下改” 破解具体问题,更要 “长久立” 筑牢制度根基。要把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完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机制;完善群众诉求办理、资金使用、居务公开等制度,让基层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强化制度执行力,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对反复出现的共性问题,要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堵漏洞,推动作风建设从 “集中整治” 向 “常态长效” 转变。 为民造福作标尺,作风建设验实效。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以为民服务的质效为标尺。需始终锚定群众所思、所忧、所盼,纵深推进 “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难、物业服务管理、社区安全等难点痛点,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搞 “一阵风” 式攻坚,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变化,实破解民生难题,让作风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于民、取信于民。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新挑战,各级党组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基,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辖区居民群众同心同向、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