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战精神,青年勇担使命 近日,第十七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文章为我们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以及如何在新时代弘扬这一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指引,对当代青年有着深远的启示。当代青年应当学习了解抗战英雄的精神和事迹,吸取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成长路上的动力源。 青年应当树立家国一体的使命担当,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抗战英雄用呐喊与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青年应紧跟国家节奏,不再局限于小格局,而是关注发展的大议题。无论是投身于科技研发,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还是参与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等社会事务,都是使命担当的具体表现。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像抗战时期海内外中华儿女那样团结,才是当代青年的担当。 青年应当锤炼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面对侵略者的屠刀,抗战英雄用生命彰显了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在学术研究中拒绝抄袭造假,在网络社交论坛平台上不盲从错误言论、不传播低俗信息,都要像民族英雄们那样,守住道德准则与个人底线。 青年在成长路上难免遭遇挫折、偏见或者外部压力,此时也当以英雄们的韧劲为榜样,不轻易妥协,不放弃原则,在追求真理、实现目标过程中保持自我独立和坚定。在诱惑面前守初心,在压力面前显骨气,才是当代青年的追求。 青年应当培养血战到底的拼搏勇气,直面挑战不避艰难。 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以“小米加步枪”对抗强敌,展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气概。如今,面对学业中的难题、创业中的瓶颈、工作中的硬仗,要以不畏强敌的抗战思维,以硬啃骨头的的决心拆解目标,持续发力,如英雄们那般迎难而上。在面对他国科技封锁、文化渗透等时代考验时,不怯懦、不逃避,以自身专业能力为武器,以坚定信念为支撑,在属于青年的战场上争取主动,赢得胜利。摒弃躺平心态,主动攻坚,正视风险,敢于斗争,才是当代青年的风采。 青年应当坚定百折不挠的信念,在漫长的奋斗中始终保持定力。抗战的胜利源于中国人民的光复信念,即便条件艰苦、牺牲巨大、也从未动摇。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正是当代青年成长需要的核心力量。无论是掌握一门核心技术、深耕一个领域、还是推动一项社会进步,都要像持久抗战那样,耐心积累,对抗考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遭遇失败,也应以抗战精神为激励,把挫折视为成长的养分,在逆境中始终坚信坚持就有希望,最终实现目标、创造价值。接纳过程的漫长,拒绝急功近利,在挫折中筑牢信念,不轻易放弃,才是当代青年的涵养。 抗战英雄用生命与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是当代青年成长路上的精神坐标。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必复刻战火中的牺牲,却需传承这份精神内核。这份精神的传承,终会转化为青年成长的力量,在时代的浪潮中扛起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