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 2025 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80 年前那场伟大胜利的回响依然振聋发聩。当天安门广场上礼炮轰鸣、战旗猎猎,当百岁抗战老兵的手被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握住,我们深切感受到:历史从未远去,精神永续传承。这场战争不仅是血与火的淬炼,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觉醒与升华,为我们留下了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 一、苦难辉煌:用血肉筑起民族丰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其艰苦卓绝程度世所罕见。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淞沪会战的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 孤军奋战,到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再到百团大战以血肉之躯对抗精良装备,14 年浴血奋战中,中国人民以 “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牺牲,铸就了民族独立的丰碑。 二、天下大同:东方主战场的世界贡献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其战略价值不可估量。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精神层面。中国人民以弱胜强的抗争,为被压迫民族树立了榜样。延安的窑洞灯光照亮了东南亚抗日志士的道路,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友人的无私援助,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雏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精神永恒:从历史深处照进现实 伟大抗战精神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脱贫攻坚战场上,数百万驻村干部以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的信念,让近亿人口摆脱贫困,延续着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的必胜信念;科技攻关前沿,“北斗” 组网、“嫦娥” 奔月,科研人员用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垄断,践行着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新冠疫情防控中,白衣天使逆行出征,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演绎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家国情怀。 四、面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抬头,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从 “一带一路” 倡议让滇缅公路焕发新生,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破解治理赤字提供方案,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的智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中国人民坚定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防现代化是和平的坚强保障。在纪念大会阅兵式上,东风导弹方阵、隐身战机编队等 “大国重器” 惊艳亮相,彰显了人民军队捍卫主权的决心。从小米加步枪到现代化装备,从 “能打胜仗” 到 “世界一流”,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的钢铁长城。 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手中。当我们在抗战纪念馆前驻足,在烈士墓前默哀,在天安门广场仰望国旗,心中激荡的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使命的担当。让我们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以 “功成不必在我” 的境界和 “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和平与发展的阳光普照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