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抗战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淬炼出的精神丰碑,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唯有将爱国情怀、斗争意志、自强品格融入血脉、铸入灵魂,方能在新征程上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让抗战精神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绽放新的光芒。 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情怀,锚定“国之大者”的奋斗方向。爱国是抗战精神的核心要义,是无数先烈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精神底色。弘扬抗战精神,首要是筑牢爱国之基。从抗战时期“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专家吴运铎,到如今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年轻干部,爱国始终是不变的追求。青年干部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倾听民声,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勇攀高峰,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解决难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诠释新时代的爱国情怀。 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志,破解“急难险重”的发展难题。抗战精神蕴含着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正是凭借这种意志,中国人民战胜了装备精良的侵略者。当前,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青年干部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要主动到矛盾集中、情况复杂的地方经风雨、见世面。面对乡村振兴中的产业瓶颈,要敢闯敢试探索新路径;面对基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要迎难而上寻找新办法;面对突发事件中的风险考验,要挺身而出展现新作为,在斗争中增长本领,在磨砺中变得坚强,让抗战时期的斗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以“自力更生求突破”的自强品格,扛起“复兴有我”的时代重任。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展大生产运动,靠自力更生、自强自立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当前,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问题,乡村振兴需要培育内生动力。迎接风险挑战,青年干部要摒弃“等靠要”思想,既要向书本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向群众学习实践经验,在工作中主动思考、积极创新。无论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培育乡村特色产业,都要立足实际找办法、谋突破,以自强之力为民族复兴注入青春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