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从精简文件会议、规范督查考核、清理政务APP、明晰基层权责等方面提出21条硬举措,直击形式主义顽疾,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干事者心无旁骛抓落实。 减“文山会海”,腾出精力抓落实。《规定》明确严控文件数量,杜绝“红头变白头”“多文合一”等变相发文,要求文件直奔主题、精简篇幅;会议实行计划管理,能合并的合并、能精简的精简,避免“开会传达不过夜”。这些举措将有效减少无效内耗,让基层干部从“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把时间用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 破“督查考核乱象”,树实干导向。针对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问题,《规定》要求严格计划管理,防止“调研变考核”“层层加码”,取消不必要的“一票否决”和排名通报,强调容错纠错,避免问责泛化。同时,清理整合政务APP,杜绝强制打卡、积分排名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真正为基层卸下“数字包袱”。 明“权责边界”,还基层治理空间。《规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乡镇职责清单,禁止随意下放任务、转嫁责任,清理违规挂牌和证明事项,规范创建示范活动,防止“作秀式”创建劳民伤财。通过厘清权责边界,让基层干部清楚“该干什么、怎么干”,避免“小马拉大车”的困境。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减负不是减责,而是为了更好担当。《规定》的出台释放出鲜明信号:形式主义必须根治,实干担当才是正道。各地各部门应坚决落实,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实干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