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激活正风反腐新质战斗力 在信息技术高速迭代的今天,大数据正以颠覆性力量重构社会治理体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这不仅是对技术创新的回应,更是腐败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关键组成,纪检监察工作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拥抱数字技术,将大数据思维融入监督执纪全过程,这已成为提升工作质效的必由之路。 贯通数据融合,构建监督“天眼”。当前,纪检监察监督面临突出痛点,各部门数据壁垒森严,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审计结论、行政执法等信息分散在不同系统,形成“数据孤岛”,导致监督视野局限、线索挖掘不深。而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价值,正在于打破这种碎片化格局,通过搭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统一纪检监察数据平台,整合各领域监督资源,形成覆盖公权力运行全环节的数据链条。借助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孤立信息得以串联,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动态追踪与可视化呈现,推动监督模式从 “单点巡查”向“系统监控”升级,大幅提升监督的穿透力与精准度。 前移预警关口,布设防控“哨兵”。正风肃纪反腐的核心,在于从“事后惩处”转向“事前预防”,实现防患于未然。大数据分析恰好为这一转变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深度挖掘历史违纪案件特征、信访举报数据趋势及重点行业廉政风险点,构建科学的风险研判模型,精准识别某一时期、领域、层级的腐败高发区域与演变规律。这既帮助纪检监察机关合理调配力量,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关键岗位与部门开展靶向监督,又能生成风险评估报告与预警提示,为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干部管理、健全内控机制提供数据依据,从源头阻断腐败链条,推动监督关口前移,显著增强反腐败工作的预见性与主动性。 淬炼数据利剑,提升办案“锐度”。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利剑”,但传统模式中,信息查询耗时、证据固定困难、线索梳理低效等问题,常制约案件突破进度。而大数据的应用,推动办案模式从“人海战术”向“智能研判”跨越:在线索管理环节,智能系统实现线索自动筛选、分类与初步核实;审查调查阶段,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快速厘清复杂人物关系网、资金流向链与行为轨迹图;案件审理环节,智慧辅助系统提供类案参考与量刑建议,确保执纪执法的规范性与准确性。这些创新不仅大幅提升效率,更增强了监督执纪的科学性与精准度。 展望未来,纪检监察机关需加快数字化转型,突破数据共享、技术应用、安全保障等重点环节,持续完善智慧监督体系。要让大数据真正成为正风肃纪反腐的“利器”,以技术赋能提升治理能力,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纪检监察力量。 (内江市隆昌市中医医院纪检监察组 陈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