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的盛况犹在眼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言犹在耳。这片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用一甲子的时光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民族区域自治的壮丽篇章。西藏六十年的发展变迁,不仅是一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史诗,更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明启示录。在这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格桑花般绚丽绽放,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华彩乐章。 西藏和平解放和自治区成立,标志着这片古老土地迎来了历史性转折。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彻底终结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创了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六十年沧桑巨变,西藏从封闭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一跃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900多亿元;人均寿命从35.5岁提高到72.19岁;青藏铁路、拉林铁路相继通车,天堑变通途。这些数字背后,是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是全国人民对西藏的无私支援,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雪域高原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西藏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一重要论断的鲜活注脚。在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汉族技术员手把手教会藏族同胞现代农业技术,藏族医生用传统藏药为各族患者解除病痛,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这种深度交融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升华为情感上的认同与心灵上的共鸣。拉萨市城关区扎细社区的“民族团结大院”里,8个民族的居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形态,超越了简单的民族共存,达到了更高层次的文明共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的发展进步仍需持续巩固和深化。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民族工作面临的“五个并存”阶段性特征在西藏同样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矛盾纠纷并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和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并存,等等。面对这些复杂情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雪域高原的六十年辉煌成就,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正确,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从民族共荣到文明共生,西藏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深刻启示: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必将携手并肩,共同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