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明灯破雾霭,百年星火耀山河。”历史的指针拨回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中国共产党蓬勃发展的壮阔征程拉开序幕。百余年来,党章始终如同一座“不灭灯塔”,穿透历史迷雾,照亮民族复兴的前行之路。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党百年奋斗的峥嵘岁月,方能深切感悟星火燎原的力量根源;立足新时代发展的历史坐标,更需以坚定的责任担当践行初心使命。 以“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韧劲,推动党章学习入脑入心。学无止境,行以致远。党章凝练承载着党的性质宗旨、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核心主张,明确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上下必须共同遵循的根本行为准则。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被党的崇高理想信念所感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党的旗帜下,与党同心同向、跟党同频同行。随着时代形势与使命任务的不断发展,党章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以及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组织优势,引领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章意识,既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应尽义务与庄严责任,更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保障。 深化党章学习,既要强化个人自学。党员干部需切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与常态化意识,将党章理论学习作为长期坚持的政治习惯,传承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研、联系实际悟的优良传统,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又要坚持常态研学。结合党章中的重要论述反复琢磨、深入领会,通过专题研讨、案例教学、座谈交流、实地研学等多种形式,深刻把握“党章学习永远在路上”的丰富内涵,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养分,以党章为镜正言行、以党史明志铸忠诚,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以“旗帜鲜明、纲举目张”的举措,确保党章学习不偏不倚。党的纪律作为党章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更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障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根本支撑。当前,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已步入攻坚期与深水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破除作风积弊,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需清醒认识到,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仍存在反弹回潮的风险,这就更需要充分发挥党章在党员干部成长中的定标明向、固本培元、凝心聚魂作用。唯有确保党章学习不偏不倚、作风建设常抓不懈,才能让清风正气在新征程上蔚然成风。 一要筑牢制度堤坝。权力运行不规范是滋生作风顽疾的土壤。党员干部需严格对照党章党纪要求,主动扎紧制度笼子,搭建科学严谨的权力运行框架;时刻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自觉遵守制度、敬畏法纪,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二要强化监督震慑。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要促进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既要用活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监督抓手”,又要畅通“12345”热线举报、媒体监督、网络问政等“群众监督渠道”,让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无处遁形、无所藏匿。 以“吹糠见米、拉锯见末”的干劲,实现党章学习见行见效。为学之要,贵在践行。从党的二大到党的二十大,党章内容历经十余次修订完善、持续丰富拓展,但人民立场一以贯之、初心使命从未改变。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党章中深刻领悟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章学习的成效,群众感受最直观、体会最深刻、评价最公正。“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党员干部须以党章为标尺,始终秉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与“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感,把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防风抗险、信访维稳等一线工作,持续推进“多格合一”治理体系深化建设,健全“3+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打造若干“治理+服务”特色网格样板,推动民情民意在网格内精准捕捉、矛盾纠纷在网格内高效调处、群众满意度在网格内全面提升,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章要求、回应群众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