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ris陈 于 2025-8-12 09:33 编辑
近日深入学习《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我深感这一规定对基层工作意义重大,于企业服务领域同样有着关键指引价值。 一、破形式之茧,洞察基层减负之迫切 在企业服务领域,形式主义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以往,基层干部为应对检查考核,忙于准备大量文件资料,从计划到总结,从会议记录到照片影像,看似成果满满,实则多为表面文章,对实际工作推进无实质帮助。企业服务中,若只是简单转发政策文件、走马观花调研、形式化组织对接活动,而不注重实际效果,根本无法解决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难题,只会让企业失去信任。 同时,各种会议、活动泛滥成灾。一些会议内容空洞,单纯为开会而开会;一些活动追求场面宏大,忽视实际需求。在企业服务场景里,这分散了服务企业的精力,挤压了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时间。 过度留痕的要求也让基层苦不堪言。为证明工作开展,每个环节都要拍照、记录,留下详细痕迹。企业服务中,这表现为要求企业提供大量不必要证明材料、填写繁琐表格,增加企业时间成本,影响政企关系和谐。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陷入“文山会海”“留痕主义”的泥沼,身心俱疲,阻碍了企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筑减负之基,领悟规定出台之深意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基层工作带来新活力。在精简文件会议方面,规定严格控制文件数量和篇幅,提高质量,减少不必要发文;严格会议审批,控制规模和时间,提高效率。这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上,规定统筹规范事项,避免多头重复检查,控制总量和频次;改进方式方法,注重实绩实效,避免单纯以材料、台账评价工作。这减轻了基层迎检压力,让他们专注工作落实。在企业服务中,我们要简化办事流程,减少不必要手续和证明材料。 三、践减负之行,彰显基层工作之实效 学习的关键在于实践。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企业服务核心是为企业发展助力,而非迎合检查考核。要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以工作成效赢得企业信任。 杜绝形式主义,要从多方面入手。与企业沟通时,放下“官架子”,真诚倾听诉求。不能只在会议室听汇报,要走进生产车间、项目现场,与一线员工交流。如某制造业企业反映原料运输不畅,我们实地考察路线,协调优化通行流程,解决问题。 政策落实上,不能仅满足于“文件发了、会议开了”,要跟踪问效,确保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对复杂政策,提供“一对一”解读服务。如税收优惠政策,组建专项小组讲解申报流程和材料,让企业及时受益。 服务流程要简洁高效,能线上办理不要求线下跑,能一次办好不让企业跑第二次。同时,建立健全反馈机制,认真对待企业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任重道远。《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指明方向,我们要破形式之茧,筑减负之基,践减负之行,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企业认可信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宝恒:陈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