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干部就三招,认路、认邻、认特点”,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基层工作的真谛。对于广大基层干部而言,认路是开展工作的基础,认邻是联系群众的纽带,认特点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只有把这 “三招” 练扎实、做到位,才能真正摸清基层情况,找准工作方向,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让基层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实效。 认路,是干部深入基层的 “敲门砖”。这里的 “认路” 不仅指熟悉辖区内的大街小巷、村落分布,更意味着要走进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群众家中,了解基层的实际状况。基层干部只有脚沾泥土、身接地气,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比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干部要走遍村里的每一条路,清楚哪片土地适合种植特色作物,哪条道路需要硬化改善,哪户群众存在实际困难。通过认路,干部能直观感受基层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避免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策。认路的过程也是与群众建立情感联系的过程,当群众看到干部熟悉自家门口的路,自然会敞开心扉讲真话、诉实情。 认邻,是干部凝聚民心的 “粘合剂”。“认邻” 本质上是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当亲人,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最终的落脚点是为群众解决问题。干部要主动与群众拉家常、问冷暖,记住辖区内低保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情况,知道哪家有矛盾纠纷需要调解,哪家有实际困难需要帮扶。在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关键时刻,认邻到位的干部能迅速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形成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就像在社区治理中,干部通过认邻熟悉每一户居民的情况,当群众遇到困难时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这种 “一家人” 的情感认同,能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增强对基层党组织和政府的信任。 认特点,是干部推动发展的 “金钥匙”。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文化特色,认特点就是要找准当地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思路。在乡村,要认清当地的土壤气候、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特点,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手工艺品等产业;在城镇,要认清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人口结构等特点,推动产业升级、完善公共服务。比如有的村庄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吃上 “旅游饭”;有的社区利用靠近高校的特点,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带动居民就业。认特点关键在于扬长避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基层发展更有活力、更具特色。 认路、认邻、认特点,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层干部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心中有数、手中有招,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要以这 “三招” 为指引,脚踏实地深入基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因地制宜推动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基层岗位上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群众检验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