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回复: 0

礼赞人才伟力,共绘强国蓝图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3

主题

0

回帖

15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7
发表于 2025-8-4 13: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盛夏北戴河,碧海映晴空。8月3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专程赴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专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专家人才致以诚挚问候。这场跨越山海的关怀,不仅是对知识分子的崇高礼赞,更吹响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奋进号角。
一、制度化关怀:彰显国家人才战略的深远考量
2001年起,党中央、国务院邀请优秀专家暑期赴北戴河休假,已成为一项坚持二十余载的制度性安排。从“爱国奋斗”到“建功新时代”,每年主题的递进,折射出国家对人才工作的战略升级。2025年休假活动中,高科技领域专家、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与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济济一堂,既体现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视,也凸显对人文社科“软实力”的培育,更彰显对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的期待。这种“全链条”式的人才关怀,正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
蔡奇在座谈中强调,专家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才工作置于治国理政的核心位置,从“千人计划”到“人才强国战略”,从“破四唯”到“立新标”,一系列改革举措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理念变为现实。数据显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跃居世界第二,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制度化关怀释放的巨大人才红利。
二、精神感召:科学家精神与时代使命的同频共振
在慰问活动中,“科学家精神”被反复提及。这既是对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传统的传承,也是对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号召。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在休假期间观看巴黎奥运会后感慨:“中国选手在国际赛场争金夺银,激励我们科技工作者也要在世界科技前沿多拿几块‘金牌’。”这种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需求的情怀,正是科学家精神的当代诠释。
更令人动容的是,专家们将休假视为学术共融的契机。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李久林与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教授在沙滩上探讨深海探测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共性难题;首都医科大学王振常院士主动为其他领域专家提供健康咨询,并寻求医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创新。这种“打破围城”的交流,印证了蔡奇所言:“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为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当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创新的火花便在思想碰撞中迸发。
三、未来期许:以人才之力托举民族复兴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纵深发展,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待突破。在此背景下,蔡奇对专家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深学细悟新思想,将“两个确立”转化为科研攻关的政治自觉;二是勇担时代重任,在量子计算、深空探测等“无人区”奋力开拓;三是做好传帮带,为青年人才成长铺路搭桥。这些要求,既是对科技工作者的鞭策,也为人才强国建设指明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青年人才在此次休假中占据重要席位。这彰显国家对“战略人才力量”培育的重视。正如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斌所言:“科技事业需要代代赓续奋斗。”当“80后”“90后”科研新锐与院士大家同席论道,当“揭榜挂帅”机制让青年才俊脱颖而出,一个“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
结语
从渤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无数专家人才正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书写创新答卷。蔡奇此次北戴河之行,不仅是一次暖心的慰问,更是一次精神的动员。当个人梦想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当制度关怀与奋斗精神交相辉映,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上,必将涌现更多“摘星星的人”,共同托举起一个科技强国的世纪梦想。





上一篇:共同努力 加强人才强国
下一篇: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区域一体化的新里程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8-21 21:08 , Processed in 0.238489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