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大本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为乡村全面振兴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奏响了新一年“三农”工作的奋进强音。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乡村振兴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需要以人才、创新、科技等多维度力量作为强劲驱动,方能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人才,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资源。“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一支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是乡村发展的中流砥柱。从致富能手到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从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到思维活跃的电商达人,不同领域的人才为乡村带来了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活力。配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选拔那些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能让村级党组织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固堡垒。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选派农业、电商、规划等专业人才深入乡村巡回服务,能够有效解决乡村在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燃眉之急。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以政策支持、优厚待遇吸引“新乡贤回归”,深化“乡村合伙人”制度,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破解乡村人才外流困境,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 创新,是打破乡村发展瓶颈的第一动力。乡村振兴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挑战,而创新则是突破困境的“金钥匙”。在农业领域,创新体现在生产方式的变革上。告别粗放式生产,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利用传感器、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智能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让农业生产更加绿色、高效。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创新表现为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农产品种植与销售,而是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结合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康养、文化体验等新业态,让乡村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 科技,是夯实乡村发展根基的第一生产力。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正深刻改变着乡村的面貌。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科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和扶持农业科研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研发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资料。深化“院企”“校企”合作,整合科研资源,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领域集聚,合力研发智能农机装备,让农业生产从“汗水农业”迈向“智慧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科技赋能农业产业改革,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借助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搭建“乡村资源交易平台”,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让沉睡的资源焕发新活力;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数字管家”,科学规划产业方向,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 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创新、科技犹如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缺一不可。只有抓实人才队伍建设改革,锻造“三农铁军”;抓牢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抓紧科技赋能农业产业改革,激活资源要素,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区各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在乡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深耕细作,以多元驱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书写“三农”事业的崭新篇章,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让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早日成为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