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治理中,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合资源力量,聚焦民生关切,提升服务效能,用心用情绘就治理“新画卷”。 一、做政策落地的“宣传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组建党员政策“宣传员”队伍,主动学习掌握社保、养老、反诈、垃圾分类等政策细则,结合社区居民特点,如老年人用方言讲解、年轻人用短视频解读,让政策从“文件”变成“家常话”。针对政策落实中的疑问,第一时间对接社区居委会及相关部门,当好群众与政府间的“传声筒”,避免政策“空转”。 二、做基层矛盾的“调解员”,筑牢社区和谐“第一道防线” 将“楼组”与“党建”有机结合,打造为党组织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和载体,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鼓励党员在楼组亮身份、公开服务承诺,主动排查邻里纠纷、物业矛盾、家庭琐事等问题,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协助社区化解矛盾。对于复杂问题,牵头组织居民代表、居委会、物业等多方协商,不断完善“琐事不出楼道、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三不出”社区治理模式,有效打通服务为民的“最后一米”,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更加从容、更具温度。 三、做社区服务的“践行者”,激活共建共治“一池春水” 深挖志愿服务潜力,通过多样化宣传与特色活动,凝聚起多元志愿服务力量。党员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队,在环境卫生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困难群众帮扶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针对社区特殊群体,如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开展“一对一”帮扶,比如定期上门看望、代购生活物资,让服务更有温度。 四、做治理创新的“先行者”,探索社区发展“新路径” 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在职党员由“单位人”变成“社区人”,提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结合在职党员自身职业优势,为社区治理提供专业支持,如教师开展假期指导、医生开展健康讲座等。针对停车难、充电桩不足等民生痛点,主动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推动“共享车位”“党建+物业”模式落地,让治理更精准。 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不仅在于“干成事”,更在于“带好头”。转变思维模式,从“划桨人”变为“掌舵人”,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形成“党员冲锋在前、群众紧跟其后”的治理格局,让社区治理既有效率又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