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也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切入点。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身处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肩负着落实党的政策、凝聚基层民心的重要使命。只有从抓作风入手,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才能确保党的自我革命在基层落地生根,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一、以严明纪律锤炼务实作风,夯实社区治理根基 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在社区治理中,一些干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如“重痕迹轻实效”“敷衍应付群众诉求”等,不仅损害群众利益,更削弱了党的执政根基。因此,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问题。 社区党组织要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通过“三会一课”、警示教育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同时,建立群众监督机制,畅通投诉渠道,让作风问题无处遁形。例如,某社区推行“阳光议事”制度,将党务、居务、财务全面公开,接受居民评议,有效遏制了“微腐败”和懒政怠政现象。只有以铁的纪律锻造过硬作风,才能确保社区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二、以服务群众为导向践行初心使命,提升治理效能 党的自我革命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人民。在社区工作中,作风建设的核心在于是否真正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一些社区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根源在于宗旨意识淡薄,背离了党的初心使命。 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主动倾听民声。例如,通过“党员联户”“民情日记”等机制,确保每家每户的诉求有人管、有人办。某社区创新“网格+党建”模式,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走访独居老人、困难家庭,及时解决民生难题,赢得了居民高度认可。这种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作风转变,正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三、以长效机制巩固整改成果,推动自我革命常态化 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在社区治理中,一些不良作风之所以反复出现,往往是因为制度执行不严、监督问责不力。因此,要结合基层实际,构建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 一方面,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作风表现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另一方面,强化正向激励,选树一批“群众满意标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例如,某街道推行“红黑榜”制度,定期通报社区干部作风情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只有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确保党的自我革命要求在社区层面落实落细。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社区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以实的举措服务居民需求,以硬的制度保障长效治理。唯有如此,才能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实际成效,推动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在基层实践中焕发蓬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