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作为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更是新时代赋予党员干部的重大责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思想淬炼中砥砺品格,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宗旨,在基层治理中攻坚克难,将担当精神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以理论清醒筑牢担当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论上清醒,担当才有方向。各级党组织通过深化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精髓,将“国之大者”刻入心中。在专题研讨中明晰责任,在党性教育中淬炼初心,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理论武装转化为敢于担当的政治自觉。这种根植于思想深处的担当意识,让党员干部在面对矛盾时敢于迎难而上,在面对风险时敢于挺身而出,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以实干笃行彰显担当本色。担当作为最终要落到行动上,体现在实效中。在项目攻坚一线,党员骨干牵头啃下“硬骨头”,以“钉钉子”精神破解瓶颈;在民生服务前沿,干部下沉基层听民意、解民忧,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换来民心。他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岗位当战位,把任务当使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这种求真务实的担当行动,不仅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党的旗帜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以基层治理锤炼担当本领。基层是最好的课堂,也是担当作为的广阔舞台。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中,党员干部直面复杂问题,探索出党建引领“多格合一”的治理路径。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把支部建在网格上,让党员融入网格中,有效整合综治、民政、城管等各方资源,凝聚起多元参与的治理合力。党员干部在一次次直面矛盾、解决问题中,将担当精神转化为破解治理难题的实招硬招,在实践中练就担当的宽肩膀、成事的真本领,让担当作为有底气、见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