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踏上三晋大地,深入阳泉、太原等地开展考察调研。行程中,总书记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红色文化传承、产业升级等关键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从百团大战纪念馆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深刻洗礼,到阳泉阀门公司见证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从能源基地探寻绿色转型的可行路径,到民生领域部署细致入微的保障举措,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清晰勾勒出山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与实践路径。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饱含着对三晋大地的殷切嘱托,更为全国资源型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 山西作为全国首个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转型实践意义非凡,犹如一盏明灯,为其他资源型地区照亮前行方向。在阳泉阀门公司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这家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厂,积极响应号召,与高校携手联合攻关,成功研发出氢能阀门等高端产品,实现了从传统手工生产“一榔头一锤子”到智能化生产的华丽跨越。无独有偶,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公司以“灯塔工厂”标准对生产线进行重构,工人从繁重的车间作业走向调度室,运用先进技术管理机器人作业,年产量一举突破70万片,产品畅销全球70多个国家。这些鲜活的案例,不仅生动印证了总书记“实业兴国,实干兴邦”的深刻论断,更揭示了资源型地区转型的关键密码——以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赋能,以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赛道,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稳就业、保民生,着重要求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山西积极践行这一理念,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近三年新增经营主体超过200万户;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加强劳务协作等有力举措,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50万人。在太原市,社区食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民生工程如雨后春笋般覆盖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不仅兑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庄严承诺,更为资源型地区破解“富矿不富民”的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让人民群众在转型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西正以“稳中求进”的坚定定力、“改革创新”的无畏勇气,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从红色记忆中汲取奋进力量,到绿色未来中践行生态理念;从传统制造的转型升级,到智能升级的开拓创新,三晋大地的生动实践,充分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