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山西省阳泉、太原考察调研时指出,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 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关键在于树立新思维,妥善处理好以下问题:要做好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要注重高端产业引领也要注重基础产业支撑;要注重单一业态发展也要注重多种业态融合;要发挥支柱产业基础性作用也要发挥特色产业差异化优势,要支持大型企业做大做强也要助力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一、强化绿色低碳,推动全面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畅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多途径塑造转型发展新优势,持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擦亮生态底色。 二、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协同转型。充分考虑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实际,抢抓新兴产业战略机遇,坚持新兴产业发展与产业体系优化相协同,坚持“先立后破、破立并举”的方法论,推进“一业独大”转变为“多点协同”,塑造多元化路径和独特优势。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前瞻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牵引力强的新兴产业,精准疏通“堵点”、弥合“断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三、深化改革探索,推动创新转型。科技创新通过提升产业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等方式,成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动力。科技创新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这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有效延伸优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层级、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激发创新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在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中,安全稳定是发展的基石。从民生保障角度看,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强化“一老一小”及其他重点民生保障服务,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生态安全方面,要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全面加强防沙治沙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要让转型成果惠及全民,逐渐提升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