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考察的重要指示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有序向前推进”的理念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指示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动力,在广袤乡村书写发展新篇。 以“坚持实业兴国、实干兴邦”为指引,用科技创新激活农业种植升级与经济增值动能。农业根基的巩固离不开科技赋能,田间地头的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传回土壤墒情与作物长势数据,智能灌溉系统按需精准补水,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用;北斗导航播种机实现厘米级定位,无人机植保作业高效覆盖千亩农田,推动传统种植向精准农业跨越。从农产品种植到终端销售,区块链溯源技术构建起全链条信任体系,电商平台与冷链物流网络让特色农产品48小时直达全国餐桌。 以“蹚出转型新路”为目标,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农村发展质量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农村转型拒绝“一刀切”的模式复制,而是立足本土资源深耕细作。传统村落依托特色建筑风貌打造文化主题民宿,保留乡土风情的同时拓展文旅经济;山区农村聚焦特色杂粮产业,建设有机种植基地开发深加工产品,让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这些实践既守住了粮食安全的底线,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守护了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这种“重内涵提质、求持续增效”的转型路径,正是高质量发展在乡村的生动写照。 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内核,用基层党建筑牢农村发展的精神根基。抗战时期军民同心、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转化为党组织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党员先锋队在“党员责任田”带头试验新型种植技术,让科技兴农的火种率先燎原;党支部在灾害来临时冲锋在前,筑起保障民生的坚固防线;老党员走进“红色议事厅”,用亲身经历的红色故事凝聚乡村治理合力。伟大抗战精神就这样融入乡村治理血脉,既化作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又成为村民群众共建家园的精神指引,让“堂堂正正做中国人”的自豪感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