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回复: 0

让非洲大地稻香四溢,续写中非合作新篇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56

主题

0

回帖

22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20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非洲大地稻香四溢,续写中非合作新篇

在广袤的非洲大陆,粮食安全始终是一个严峻挑战。而袁教授及其团队推广的非洲稻米,尤其是杂交水稻技术,正成为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力量,为非洲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新希望,也为中非合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非洲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农业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气候条件复杂等因素,粮食产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饥饿问题困扰着众多非洲人民。袁教授的非洲稻米项目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技术输出、人才培养等方式,提升非洲的水稻种植水平,实现粮食增产。

在技术推广方面,中国专家团队深入非洲各地,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选育出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并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包括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杂交水稻专家胡月舫坚守17年,成功培育出适应当地高、中、低海拔地区的杂交水稻品种,将当地水稻单产从2.8吨/公顷提升至10.8吨 ,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在冈比亚,隆平高科的专家团队带来现代化农业设备和种植技术,帮助穆萨的农场实现了从手工劳作到机械化生产的全面升级,产量大幅提升,成为冈比亚农业现代化的样板。

人才培养也是非洲稻米项目的重要一环。隆平高科的援外工作已为53个非洲国家培训超过7000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才 ,这些人才回到各自国家后,成为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中坚力量,带动更多农民提高种植水平。

然而,在非洲推广稻米种植并非一帆风顺。非洲复杂的气候条件,如高温、旱涝两极分化等,给水稻种植带来诸多挑战。此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等问题,也制约着项目的推进。面对这些困难,中国专家团队没有退缩,他们通过逆境育种,培育出适应非洲环境的品种,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技术难题。

非洲稻米项目不仅提高了非洲的粮食产量,还增进了中非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这一项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农业领域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大对非洲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合作模式,让非洲大地处处稻香四溢,让中非合作的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上一篇:筑牢抗洪救灾防线,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下一篇:十五载送考,照亮梦想之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7-20 01:01 , Processed in 0.23675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