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本昌出生于1933年,长期从事戏剧表演,在《济公》等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象,2024年荣获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游本昌从事文艺事业70多年,早有入党心愿,但总觉得自己尚未达到党员条件。他2024年初郑重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2025年5月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七一”前夕,他参加了国家话剧院党委举行的入党宣誓仪式。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早在延安时期,刘少奇便精辟指出:党性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是党员本质的改造过程。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要求党员干部以“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态度锤炼政治品格。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理论品格、政治品格和党性品格,对于提升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具有重大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要求党员干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从张桂梅扎根山区教育到脱贫攻坚一线党员的奉献,彰显了党性修养需从“知”到“行”的升华。党性修养的核心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延安时期“日着草鞋干革命”的作风与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脉相承,均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面对“四大考验”,党员干部需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在反腐败、基层治理等斗争中锤炼政治判断力与执行力。从井冈山“延安作风”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党性修养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唯有以伟大建党精神为镜,在学思践悟中常修常炼,方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永葆政治本色。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首先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积极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转变不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真正成为创新的引领者、推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