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项规定精神为镜,做新时代"大先生"的躬行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局,掀起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革命性重塑的壮阔篇章。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深入学习石泰峰部长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我深刻感受到八项规定不仅是政治纪律的红线,更应成为教育工作者修身正己的镜子。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做新时代"大先生"的躬行者。 八项规定精神对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指导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教育领域贯彻八项规定精神,首先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方向。石泰峰部长强调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其次,要大力弘扬清正廉洁的教风学风。教育领域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决杜绝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再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 面向未来,教育系统贯彻八项规定精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筑牢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根基。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深化标本兼治,既要坚决整治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又要注重源头治理,构建预防体系。四是突出示范带动,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良党风带动教风学风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把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弘扬"短实新"文风,在科研工作中杜绝"浮夸风",在家校沟通中构建"亲清关系",真正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育人实效。我们要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在新时代教育长征路上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师者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