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陈云同志为镜鉴 砺行致远谱新篇 近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说道,陈云同志的一生,是伟大、光荣的一生。他树立的崇高精神风范、创造的丰富领导经验、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唯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清廉自律的铮铮风骨,筑牢党和人民的血肉纽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永葆生机、行稳致远,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答卷。 唯实求真,筑牢干事创业的生命线。“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坚韧不拔的意象,正是陈云同志一生坚守“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原则的生动写照。他提炼的“十五字诀”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是其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核心。无论是主持“一五”计划时立足国情、科学布局,还是敏锐洞察“大跃进”风险、力主综合平衡,强调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都彰显了他深入实际、尊重规律的务实品格。改进工作作风,首在筑牢求实之基。 新时代党员干部须深学笃用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在变局中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定力。要大力弘扬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拿出陈云同志所强调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时间作调查研究”的功夫,深入基层、精准把脉,使决策真正植根于实践沃土,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让实事求是成为干事创业最坚实的生命线。 心系群众,系紧血肉联系的试金石。“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深刻诠释了为政者应有的赤子之心,陈云同志毕生践行“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的誓言,其朴素而深厚的公仆情怀感人至深。他深知“如果我们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便站不稳”,因此在建国初打赢“经济战”稳定民生,在改革开放后强调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他教导干部要“时时注意新地区的新情况、新任务”,反对经验主义,这正是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改进工作作风,核心在系紧为民之纽。 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要自觉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像陈云同志那样,真正俯下身去“察民情、听民声”,精准对接“顺民意、解民忧”。要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民生问题,将发展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心系群众成为检验作风成效最关键的试金石。 清廉自律,坚守政治生命的高压线。“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清廉自守的境界,与陈云同志关于党风建设的深邃思考高度契合。他振聋发聩地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一重大论断,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的错误论调,他旗帜鲜明地捍卫党纪的严肃性。他主持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力主选拔“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干部”,为纯洁党的队伍、维护党的肌体健康树立了标杆。改进工作作风,根本在坚守清廉之本。 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以坚强党性为根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要时刻保持“要留清气满乾坤”的清醒与定力,涵养“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昂扬锐气。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要以廉洁奉公、实干担当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提升党的公信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让清廉自律成为守护政治生命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