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民生福祉新坐标 书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时代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核心命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与改善 切实回应群众关切的实施意见》,这既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时代强音,更为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应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将这份关乎亿万人民幸福的蓝图转化为生动现实。 党员干部要以理念为帆,主动校准民生保障“航向标”。公平是社会保障的生命线,均衡是公共服务的度量衡,普惠是基础民生的试金石,可及是社会服务的连心桥。广大党员干部应勇做打破户籍壁垒的“先锋军”,深入灵活就业者、农民工群体中,宣传社会保障政策,协助完善参保流程,让他们在社会保障的“安全网”中找到归属感;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扎根基层调研,以常住人口为尺,推动绘制覆盖城乡、无缝衔接的基本公共服务版图;化身教育、医疗、养老托育资源下沉的“联络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让民生服务如春雨般浸润每个角落;主动参与“幸福驿站”的建设与服务,搭建起群众家门口的便民桥梁,用实际行动践行理念,确保民生工作沿着正确轨道破浪前行。 党员干部应以路径为桨,奋力划动民生改善“奋进舟”。在社会保障领域,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成为困难群体的“贴心人”,走村入户精准识别,让“应保尽保”成为守护底线的坚实盾牌;又要做好激励政策的“宣传员”,鼓励群众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保障水平。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党员干部要积极学习数字化技术,助力打破地域与信息桎梏,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协调各方利益,缩小区域差距。在基础民生服务发展中,党员干部应投身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为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育质量建言献策;深入医疗“强基下沉”工作,协助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关注“一老一小”服务,为普惠贴心服务的落地贡献力量。在多样化社会服务建设时,党员干部要带头参与“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推动业态融合创新,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用每一项具体行动,奋力驶向民生幸福彼岸。 党员干部要以保障为舵,牢牢把稳民生事业“前行舵”。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民生工作的强大效能,积极动员群众、凝聚群众,汇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在财政投入方面,党员干部应主动监督资金使用,确保真金白银精准滴灌民生领域;严格落实民生工作责任,杜绝“口号式”落实、“纸面化”推进;参与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科学评价体系,倾听群众声音,让民生答卷经得起历史与人民的检验。多管齐下、协同发力,确保民生巨轮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