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下,违规吃喝这一 “舌尖上的歪风” 仍如顽固毒瘤,侵蚀着党风政风,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近期,多地频发违规聚餐饮酒致人死亡事件,这些发生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的恶劣行径,再次敲响警钟:违规吃喝问题,绝非小事小节! 违规吃喝,看似简单的 “吃顿饭、喝杯酒”,背后却隐藏着巨大危害。一些党员干部在豪华包间中,借吃喝之名行权力寻租之事,“酒杯一端、政策放宽”,让公权力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有的借公务接待之名,肆意挥霍公款,沉溺于奢靡享乐;更有甚者,“不吃公款吃老板”,在觥筹交错间完成利益交换,或是借吃喝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严重破坏政治生态。这种变味的饭局,早已背离餐饮的本质,成为滋生腐败的 “温床”、违纪违法的 “导火索”。若任由其肆意蔓延,党风政风必将遭受严重破坏,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群众的信任也将被一点点侵蚀。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以雷霆手段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纠治 “舌尖上的歪风”,使违规吃喝之风得到有力遏制。然而,为何仍有部分党员干部 “吃心不改”“酒瘾难戒”?从根源上看,是思想防线的失守。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缺失,纪律意识淡薄,错误地认为吃喝是小事,或是受人情社会观念影响,心存侥幸,觉得 “只要关起门来,就不会被发现”。同时,畸形的社交文化也为违规吃喝提供了温床,“酒桌上好办事”“不喝不亲近、不醉不真诚” 等错误观念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酒桌文化” 与 “圈子文化” 相互交织,让一些党员干部在推杯换盏中迷失自我,陷入违规违纪的泥潭。此外,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也让违规者有机可乘,随着违规吃喝行为愈发隐蔽、花样不断翻新,查处难度增大,而一些地方和单位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的缺失,制度执行形同虚设,更是助长了这种歪风邪气。 为坚决刹住违规吃喝歪风,各级党组织应扛起主体责任,以 “零容忍” 的态度向这一顽疾亮剑。要强化思想教育,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党纪法规纳入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研讨、专家辅导、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让纪律规矩真正入脑入心,破除党员干部的侥幸心理。在监督执纪方面,需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整合多部门资源,利用大数据筛查、专项检查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拓宽线索排查渠道;建立问题线索 “快查快办” 机制,对违规者从严从快惩处,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严格落实 “一案三查”,深挖背后隐形腐败问题,压实责任链条。同时,要注重构建长效机制,针对整治中发现的制度短板,完善公务接待、政商交往等相关制度,将违规吃喝问题纳入日常监督范畴,开展廉政谈话、提醒函询,抓早抓小;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挖掘宣传勤廉典型,开展清廉创建活动,以文化人,让崇廉尚俭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 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违规吃喝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围猎与被围猎的陷阱,一顿饭、一杯酒都可能成为滑向腐败深渊的开端。只有时刻拧紧思想 “阀门”,筑牢作风 “堤坝”,自觉抵制吃喝歪风,才能让 “清茶一杯谈工作” 成为常态,让清正廉洁的风气在工作和生活中蔚然成风。 整治违规吃喝,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坚决向违规吃喝说 “不”,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