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回复: 0

整治乡村环境,别丢了“乡土味”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27

主题

0

回帖

54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545
发表于 2025-5-28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在很多人的记忆与憧憬里,乡村是充满自然生机与人间烟火的地方。然而,当下部分乡村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
走进一些乡村,主干道路旁的绿化带修剪得整整齐齐,一眼望去十分整洁。可一拐进背街小巷,各种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污水横流。这样的“表里不一”,不仅没有真正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有甚者,为了追求所谓的“整洁”,简单粗暴地禁止村民养鸡养鸭,使得曾经充满生机的乡村变得冷冷清清。
乡村环境整治,本是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偏差?究其根源,一是错误的政绩观作祟。一些干部急于做出成绩,将整治工作变成了表面工程,只注重看得见的地方,忽视了村民生活的实际需求与乡村的整体风貌。二是缺乏对乡村实际的深入了解。盲目套用城市的环境治理标准,没有考虑到乡村生产生活的独特性,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水土不服”。
乡村与城市有着本质区别,不能以城市的标准来衡量乡村。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其会产生一些与城市不同的垃圾和污染物。比如,农业生产产生的秸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等,这些看似是“脏乱差”的源头,实际上只要合理利用,就能变废为宝,成为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乡村的文化底蕴与民俗风情,也与这些充满“乡土味”的生活场景息息相关。禁止养鸡养鸭、杜绝房前屋后种菜,无疑是在割裂乡村的文化传承,让乡村失去了原本的韵味。
乡村环境整治,应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在制定整治方案前,相关部门要深入调研,了解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需求,让村民参与到整治工作的决策中来。在整治过程中,要注重分类施策,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染和环境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例如,对于生活垃圾,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集与处理体系;对于农业废弃物,推广科学的处理与利用技术。同时,也要保留乡村的特色与传统,让乡村在环境改善的同时,依然能留住那份浓浓的“乡土味”。
乡村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久久为功。只有摒弃形式主义,立足乡村实际,尊重村民意愿,才能真正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让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上一篇:以科技之光,照亮强国之路
下一篇: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7-6 04:56 , Processed in 0.17540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