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为各领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对社会工作而言,其不仅是作风建设的准则,更是指引社工践行初心使命的灯塔。借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经验,社会工作者应从思想、行动、方法、制度等多维度发力,在服务群众中书写责任与担当,推动社会工作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上率下强引领,凝聚社工服务向心力。党中央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为作风建设立标杆。在社会工作领域,行业带头人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优秀社工机构负责人主动走出办公室,扎根社区一线,通过走访调研倾听群众真实需求,将专业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行动,用躬身力行的态度诠释社工价值,这种以身作则的作风能够有效激发团队成员的服务热情。资深社工在危机干预、矛盾调解等复杂场景中,凭借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冲锋在前,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帮助年轻社工积累实战经验、快速成长。当榜样的力量在行业内形成辐射效应,社工队伍便能凝聚起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以更强的向心力服务群众。 固本培元铸根基,筑牢为民服务初心。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离不开思想教育的持续深化。对社工群体而言,思想建设是开展工作的基石。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专业伦理培训,有助于强化“助人自助”的职业初心,让社工始终铭记服务群众的使命担当。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组织社工学习张桂梅、黄文秀等优秀人物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剖析行业内正反典型案例,引导社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只有不断提升思想境界,社工才能在面对复杂问题和利益诱惑时保持清醒,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避免出现敷衍塞责、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 心系群众办实事,提升民生服务温度。中央八项规定聚焦群众期盼,社会工作更是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社工必须主动走出“舒适区”,深入社区、家庭,通过面对面沟通、常态化走访,精准把握群众在养老服务、儿童关爱、困难帮扶等方面的需求。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社工定期走访独居、空巢老人,不仅关注其生活照料需求,还注重倾听他们的精神诉求,为其定制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个性化服务方案;在儿童保护工作中,社工主动排查风险隐患,对困境儿童家庭进行动态跟踪,及时链接教育、医疗等资源,为孩子们撑起“保护伞”。只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细节处着手,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力,才能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民生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社会工作发展指明方向。广大社工应将其融入工作全过程,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中展现社工担当,以扎实的作风建设成效,绘就新时代为民服务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