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领导干部、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其政治素养与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紧盯重点人群实施精准滴灌,构建分层分类、靶向发力的教育体系,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 领导干部作为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其作风表现具有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责任区制度,要求每位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作风建设负主责,形成"抓工作必抓作风"的履职常态。组织领导干部上讲台讲廉政党课,在思想淬炼中筑牢作风堤坝。 二、把好干部成长关键节点 新提拔干部处于权力观重塑的重要阶段,必须系好履职"第一粒扣子"。推行"廉政承诺+作风档案"制度,要求新提拔干部签订《中央八项规定执行承诺书》,建立个人作风电子档案,实施任职前三年跟踪观察期。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组织新任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用鲜活案例强化纪律敬畏。 三、扎紧关键岗位制度篱笆 聚焦审批、采购、执法等高风险领域,开发"智慧监督平台",对工程招投标、财政资金使用等实施全流程电子留痕。推行关键岗位AB角互督机制,实行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建立"八小时外"监督哨,通过家属助廉座谈会、社区联动监督等方式延伸监督触角。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通过构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分类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增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当"关键少数"挺起脊梁、新生力量夯实根基、中坚队伍筑牢防线,必将汇聚起作风建设的磅礴力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政治动能。这种分众化、差异化的教育实践,不仅是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创新探索,必将推动作风建设向更深层次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