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刀”,也是我们党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的关键之举。十多年来,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遏制“车轮上的腐败”,从清理“会所中的歪风”到严查“节日里的腐败”,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实践证明,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让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真正深入人心。 作风建设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到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八项规定之所以能够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牛鼻子”。历史经验表明,作风问题往往“上行下效,上率下行”,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才能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局面。 作风建设贵在抓常、抓细、抓长,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比喻:“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作风建设同样如此,必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招,持久抓、见长效。从明确“一律”代替“一般”的硬杠杠,到将作风建设融入党的各项建设;从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到关注隐形变异新表现,我们党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作风建设重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作风建设的真谛。当一些干部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对群众诉求充耳不闻时,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受到侵蚀。只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当前,“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的风险依然存在。我们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直至真正实现“化风成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