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浦东开发开放起,上海一直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习总书记对上海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需集聚全球人才,构建创新生态。上海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一直实施着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如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子女教育等配套支持。例如,复旦大学推进“准聘—长聘”制改革,吸引全球顶尖青年科技人才,打造世界级科研团队。同时上海不断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例如,浦东新区通过GOI计划,已赋能超6000家企业,推动3600家企业技术突破,形成“大企业带中小企业”的创新生态。此外,上海一直深化开放合作,上海始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不断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如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等,提升上海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话语权。同时,吸引跨国企业在沪设立研发中心,推动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需强化战略引领,优化创新环境。上海一直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强化区域协同创新。例如,通过G60科创走廊等平台,联动苏州、杭州等城市,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同时上海还不断完善科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超算中心、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提供算力支撑。例如,上海超算中心已为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此外,上海更是在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上下足了“狠功夫”,上海不断举办科技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的氛围。例如,浦东新区科技节通过“北斗卫星揭秘”科普讲堂、国际生物多样性巡展等活动,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需布局前沿科技,推动产业升级。上海聚焦量子计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例如,上海在脑机接口领域已取得突破,韶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脑电采集康复训练设备”获得国内首张非侵入式医疗器械注册证,推动医疗康复技术产业化。此外,上海还加快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例如,国焊科技研发的惯性摩擦焊装备打破国外垄断,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高铁等领域,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