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五”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上海市委组织部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十五五”座谈会议精神。总书记的讲话既饱含对上海“勇担使命、再立新功”的深切期许,也为上海这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中我们应当深刻认识以下几各方面: 一、筑牢思想之基,扛起“排头兵”的政治担当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始终以“排头兵”的姿态践行国家战略。会议中强调,要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党员干部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这一要求与总书记此前提出的“上海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一脉相承,凸显了上海作为改革开放高地、科技创新高地的使命自觉。正如总书记在考察与会议中强调,上海应当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需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以敢于担当的勇敢精神展现新时代党员的坚定信念。 二、锻造过硬队伍,激发“干字当头”的精气神 会议指出,要“持续激励党员干部以干字当头的精气神抓好‘十四五’收官、奋进‘十五五’发展新征程”。这与总书记对上海干部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高度契合。近年来,上海着力构建与超大城市治理相匹配的干部能力体系,通过强化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党员干部在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等一线领域发光发热。例如,举办党建理论教育示范班,鼓励引导学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升科技型“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理论素养正是党员干部队伍提升自己的生动写照。 三、厚植人才沃土,打造“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会议强调“提高引才用才留才精准度”,尤其是将青年科技人才作为战略培育重心,这与总书记提出的“把培育战略人才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不谋而合。上海正以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为抓手,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嘉定新城TEC上海中心大楼汇聚84家优秀青年企业,成为青年创客的“梦想孵化器”;杨浦区打造“杨‘数’浦新质秀带”,构建全域创新生态;静安区以“数通链谷”“美创静界”等平台吸引全球英才。这些实践表明,只有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才能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四、前瞻谋篇布局,绘就“十五五”发展新图景 面对“十五五”新赛道,会议提出“前瞻谋划人才发展规划”,这正是上海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关键选择。从虹口区深化“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到普陀区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引力场”;从宝山区推进先投后股改革试点,到松江区以党建引领G60科创走廊建设,上海正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协同与制度创新,为人才发展拓空间、搭舞台。未来,需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将人才规划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形成“以才兴产、以产聚才”的良性循环。 会议上深刻学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上海新征程指明了实践路径。组织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始终以“排头兵、先行者”的担当,将政治引领的力量转化为发展动力,将人才竞争力转化为创新驱动力。正如总书记所说的:“上海是一座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梦想之城。”在这片热土上,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以坚定不移的勇气、深谋远虑的智慧,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