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谈到: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寄希望于年轻人。大家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爱国,是刻在华夏文明基因中的精神密码;报国,是融入炎黄子孙血脉的行动指南。从屈原投江的悲壮到钱学森归国的坚定,从五四青年的呐喊到抗疫战士的逆行,一代代中国人用赤诚之心与凌云之志,铸就了民族复兴的巍峨丰碑。 一、爱国心:文明传承的精神坐标。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北宋末年,岳飞背负"精忠报国"四字刺青,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豪情驰骋疆场;南宋将倾之际,陆游临终前仍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绝笔牵念家国。这种精神在近现代更显悲壮: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的凛然正气,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慷慨就义,将爱国情怀升华成民族觉醒的惊雷。新时代的爱国心更具理性深度。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八载研制核武,用"碎首黄尘,燕然勒功"的奉献诠释科技报国;孟晚舟被困异国时那句"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让全球见证了中国企业家的家国担当。这些事例证明,爱国不仅是情感的澎湃,更是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前途紧密相连的智慧选择。 二、报国志:时代征程的行动指南立报国之志,需要将理想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奋斗。周恩来少年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最终成为新中国的"外交铁壁";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待遇,在重重阻挠中携"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壮举。他们的选择印证:报国之志如同北斗,指引着人生航向;又如燧石,唯有在实践的撞击中才能迸发耀眼光芒。当代青年更以创新精神书写报国新篇。曹原在石墨烯超导领域两登《自然》期刊,用"海啸级后浪"的锐气突破科技壁垒;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让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闪耀寰宇。这些成就昭示:在5G通信、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青年一代正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姿态,重塑国家核心竞争力。 三、知行合一:复兴路上的青春担当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报国需要知行合一的智慧。当河南暴雨肆虐时,无数"00后"志愿者组成人墙运送物资;在乡村振兴一线,大学生村官用直播电商激活传统村落。这些行动诠释:爱国不限于宏大叙事,更体现在守护社区、爱岗敬业的具体实践中。全球化的今天,报国志应有更开阔的视野。中国青年在联合国气候峰会据理力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架设友谊桥梁,既彰显文化自信,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中国智慧。这要求我们既要深耕专业领域,又要具备国际视野,在文明互鉴中实现爱国情怀的升华。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的寄语在新时代焕发新意。从三星堆考古青年用数字技术复活青铜文明,到航天工程师在"天宫课堂"播撒科学火种,新时代报国之路愈加宽广。让我们以爱国之心为罗盘,以报国之志为风帆,在民族复兴的航程中,既做"强国有我"的宣言者,更当"请党放心"的践行者。正如《少年中国说》所期: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吾辈必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