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身处乡村治理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他们的履职情况直接关乎乡村发展和群众福祉。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筑牢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防线,不仅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廉洁履职是农村基层干部取信于民的基石。在一些农村地区,个别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虚报冒领惠农补贴、截留扶贫资金,看似获取了一时的私利,实则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寒了百姓的心。比如,某些村干部在危房改造项目中,违规将不符合条件的亲友列为改造对象,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村民无法享受政策。这种行为破坏了公平正义,使得群众对基层干部乃至党和政府的信任大打折扣。相反,那些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干部,如带领村民致富的 “最美村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廉洁奉公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群众信任了干部,才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形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廉洁履职能有力推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乡村发展离不开资金、项目的支持,从农田水利建设到特色产业扶持,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每一个项目的落地都需要干部严格把关。若干部廉洁缺失,在工程招标、物资采购中吃回扣、搞暗箱操作,不仅会导致项目成本增加、质量下降,还会使有限的资源无法发挥最大效益。近年来,不少乡村因特色农产品种植项目走上致富路,但也有地方因干部在采购种子、化肥时收受劣质产品供应商的贿赂,致使农产品减产,村民损失惨重。只有干部廉洁自律,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每一个项目都公开透明、科学实施,才能让乡村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让产业兴旺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廉洁履职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农村基层干部作为乡村事务的管理者和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其言行举止对村民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一个廉洁奉公的干部群体,能够在乡村形成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氛围,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一些文明乡村,干部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倡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村民们纷纷效仿,使得乡村社会风气积极向上。反之,若干部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将会在乡村滋生不良风气,赌博、封建迷信等问题可能抬头,严重影响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农村基层干部重任在肩。只有坚守廉洁底线,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务实为民的作风履职尽责,才能凝聚起广大群众的力量,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让农村这片广袤土地充满生机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