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的 “神经末梢”,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基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基层党建高实效、高质量发展,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队伍建设,筑牢基层党建根基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关键在于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一方面,要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和程序,注重从青年人才、技术骨干、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建立科学的培养机制,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确保新发展党员政治合格、素质过硬。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基层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涵盖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党员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应积极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参与基层治理,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投身基层党建工作,为基层党建提供人才支撑。 二、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党建效能 创新是基层党建发展的动力源泉。首先,要构建多元化的党建工作机制,打破传统党建工作的条块分割,推动区域化党建、行业党建与基层党建融合发展。建立区域党建联盟、行业党建共同体等组织形式,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实现党组织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例如,在城市社区,可以联合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开展党建活动、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在农村地区,可以依托产业链、合作社等建立党组织,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其次,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进 “智慧党建” 平台建设。通过搭建线上党建学习平台、党员管理平台、党群服务平台等,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党员可以通过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等随时随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参与组织生活;党组织可以利用平台及时发布工作信息、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此外,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党建工作与基层干部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挂钩,确保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