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基石,是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干部到基层锻炼,是了解国情民意、锤炼作风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干部在基层锻炼后产生“任务完成”心态,忽视了其作为认知起点的意义。干部成长必须植根于现实土壤,而基层正是这片最具温度与张力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基层和吃劲岗位上去锻炼。”这是党对干部培养的一贯要求。然而,当前部分干部将基层锻炼视为一种“阶段性任务”,忽略了其在干部成长链条中“起点性”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不仅影响个人发展,也可能影响群众工作的实效。 基层是国家政策最末端的落实点,是群众需求最直接的表达处。干部深入基层,才能“看得见人、摸得着事”,切身体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与问题。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既考验执行力,也检验沟通力。干部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有助于形成务实、担当、清廉的工作作风。与群众“坐一条板凳”、倾听群众声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有助于干部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理解“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基层体验只是打开干部认知世界的一扇窗,是从书本到现实的跨越。从基层回来后,干部更应带着“问题意识”继续学习政策理论、完善专业知识,将体验转化为方法。有些干部“走过基层”便自认“见过世面”,这种自满会阻碍能力提升。相反,应将基层经验作为进一步提高治理本领的基础。基层锻炼应唤醒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基层体验对于干部来说,是一次接地气的“再教育”,更是一段思想认知的“新启程”。它不是一段工作的句号,而是一段新成长的逗号。真正优秀的干部,应该在基层找到初心、明确方向,在此基础上不断攀登更高的治理境界。唯有如此,方能不负组织培养,不负人民重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