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会场内外,民生始终是两会的“关键词”,更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被多次提及,一系列务实举措,传递着浓浓的为民温度,也为新一年的发展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民生图景。 握好担当作为“绣花针”,织牢为民服务“一张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开两会“民生账本”,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桩桩件件关乎百姓冷暖,事事处处连着万家灯火。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绣花功夫”深耕民生领域,建立“民生工程进度栏”,将老旧小区改造、医疗资源下沉等项目置于阳光下运行,切实以“钉钉子”精神把民生承诺变成百姓身边的实景。 深耕吃苦耐劳“责任田”,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民生实事,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从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中,有的代表委员提出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化,鼓励托幼一体化服务;有的代表委员提出90%村卫生要纳入医保定点,让“家门口看病”更便捷;有的代表委员提出毕业生就业扶持、灵活就业者社保覆盖成热点,从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更看到了他们为解决民生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与担当。党员干部更要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学习,在基层一线中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机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增添时代青年“新动能”,接住为民服务“接力棒”。幸福生活皆因奋斗而起。两会为了新一年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接下来,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造就万千美丽乡村,到福建宁德“弱鸟先飞”实现全域脱贫,这些都是党员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结果。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把民生实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本职岗位,主动担当作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 (中共北镇市委组织部苏曼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