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回复: 0

强化教育支撑,推动乡村科技与人才协同发展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

主题

0

回帖

15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8
发表于 2025-3-17 08: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一重要指示,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凸显了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教育是乡村发展的基石,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从青少年成长角度看,良好教育能为乡村未来储备力量。在乡村学校,系统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从语文、数学到科学、艺术,逐步拓宽乡村青少年的视野。以科学课程为例,通过实验教学和实地观察,引导他们了解自然规律,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育创新思维。这些经过良好教育的青少年,未来无论是回到乡村创业,还是在城市积累经验后返乡发展,都将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在经济领域,财务工作的规范开展离不开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乡村经济发展涉及到资金管理、项目投资等诸多财务活动。具备扎实财务知识的从业者,毕业于专业的财经院校或接受过系统的财务培训,他们能够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向进行细致规划,从日常的收支记录到大型项目的预算编制,都能做到精准无误,为乡村经济稳健运行提供保障。
在人才培养方面,教育发挥着强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及职业院校为乡村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在农业领域,农业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大学期间深入学习植物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等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种植技术与科学管理理念。回到乡村后,他们能够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引进合适的农作物品种,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如精准灌溉、合理施肥,助力农作物增产提质。在电商行业,相关专业人才在学校接受了市场营销、网络技术、物流管理等多方面的教育。他们回到乡村后,搭建起线上销售桥梁,利用电商平台,将乡村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打破乡村农产品的地域限制,拓宽销售渠道。与此同时,乡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也至关重要。技能培训、专家讲座等教育形式,能挖掘村民潜力,提升其专业技能,使他们成为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例如,手工艺技能培训,邀请传统手工艺人传授技艺,从选材、制作工艺到成品设计,一步步提升村民的手工艺水平,促使乡村手工艺传承发展,既弘扬了乡村文化,又创造了经济价值,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手工艺品,为村民增加收入来源。
科技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教育是科技落地与创新的前提。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应用,村民科技素养的提升成为当务之急。科技知识讲座、线上学习平台等教育途径,能帮助村民掌握新技术,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在一些乡村,定期举办的科技知识讲座,邀请农业科技专家讲解农业物联网技术、无人机植保技术等,让村民直观了解新技术如何应用于农业生产。线上学习平台则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村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电商运营技巧、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在青年群体中,鼓励其将科技与乡村实际结合进行创新实践,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巡查,通过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图像,快速准确地了解农田病虫害情况、作物生长态势,大大提高了巡查效率;通过直播带货拓展农产品销路,青年主播们凭借对新媒体技术的熟练运用,生动展示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吸引大量消费者购买,不仅提升了生产经营效率,还为乡村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要真正强化教育对乡村科技和人才的支撑,需多方发力。一方面,应加大对乡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吸引优质师资,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为乡村学校新建现代化教学楼、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科学实验器材等。通过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提供更多培训和晋升机会,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另一方面,深化教育与产业的融合,根据乡村产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开展针对性培训,使教育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乡村职业教育中,针对当地特色农业产业,设置果树栽培与管理、农产品加工工艺等专业课程;针对乡村旅游产业,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导游讲解技巧等课程。同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鼓励乡村人才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举办乡村科技创新大赛,对有创新成果的人才给予奖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让乡村在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中,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如何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下,是我们重要的话题。





上一篇:以好形象好作风奋进新征程
下一篇:执“兴农之笔”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4-19 20:28 , Processed in 0.26497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