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6|回复: 0

以教育筑基,以人才赋能: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4

主题

0

回帖

9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91
发表于 2025-3-10 15: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提出的“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的论述,既是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实践路径。
一、教育筑基:打造人才培育的“源头活水”
教育是人才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正以“五育”并举为突破口,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塑造转型。通过将德育贯穿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构建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体系‌13。这种教育理念的革新,不仅体现在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上,更反映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实践中。如政协委员提出的“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正是教育主动对接经济需求的生动注脚。
教育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同样关键。打造国家教育智联网、构建儿童青少年阅读生态等创新举措,正在打破地域壁垒,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普惠共享。这种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为不同禀赋的学子提供了成长沃土。
二、科技赋能:构建教育创新的“动力引擎”
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人才培养模式。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开创了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教学新范式。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AI个性化学习系统等科技手段,教育过程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政协委员提出的“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正是这种融合趋势的集中体现。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需要特殊机制。建立拔尖人才早期发现机制,在基础教育阶段植入科研启蒙课程,在高等教育阶段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从创新苗子到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链条。这种“全链条”培养体系,让更多“千里马”在科技创新赛道上竞相奔腾。
三、机制破局:激活人才发展的“一池春水”
人才活力的释放,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职称”的单一评价标准,建立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贡献、社会价值在内的多维评价指标‌35。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行发展性评价,在高等教育实施分类评价,为各类人才铺设差异化成长通道。
人才流动机制的优化同样重要。通过建设全国统一的人才大数据平台,打破体制内外流动壁垒,完善“旋转门”机制,让人才在政产学研间自由流动。对于特殊领域人才,建立“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激励机制,使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四、系统集成: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层突破”
教育改革需要系统性思维。在基础教育阶段重点推进“双减”政策深化,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减负增效;高等教育领域则聚焦“双一流”建设,强化交叉学科培育。这种分层推进策略,使教育改革既保底线又攀高峰。
社会协同机制的构建至关重要。建立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推广现代学徒制;鼓励科研院所开放实训平台,形成“教育培养—社会实践—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如政协委员建议的“打造儿童青少年阅读生态”,正是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建设的典范。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强化教育支撑、释放人才活力已成为民族复兴的关键支点。通过构建“教育筑基—科技赋能—机制破局”的三维体系,我们正在谱写“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时代乐章。这不仅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当亿万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中国式现代化巨轮必将破浪前行,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





上一篇:“两会聚焦:‘十四五’收官新飞跃”
下一篇:科技兴国,教育强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8-24 06:42 , Processed in 0.164556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