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深刻认识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促进人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应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强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设,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科研机会等方式,吸引和培养顶尖科技人才。同时,要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断激发人才的科技创新活力。 总之,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衔接互动,核心在于提升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唯有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强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完善人才发展政策,才能促进形成教育培养人才、科技引领创新、人才支撑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为国家创新体系注入强劲动力,不断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推进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