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事是大事的基石,大事是小事的升华。无数看似“凿饮耕食”间的“小事”,却关乎民生、关乎民需、关乎民盼,更关乎基础。将人民群众“小事”不小看、“小事”要实办、“小事”要尽心干,用心用情办好人民群众“小事”,就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大事。 “小事”不小看,在“细枝末节”中“以小见大”。小事是切口,也是载体,大事是目标,更是动力,只有在群众日常生活中找准“小”,才能发现“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很简单也很纯粹,就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冷暖安危等“小事”。往往,这些“小事”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责任心,考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群众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真正把功夫和注意力放在“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上,向群众交出满意的“幸福答卷”。保持甘做“小事”的觉悟,以小事成就大事,以实事成就实绩。增强“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不下”的责任感,把每一个步骤做实,把每一件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妥。 “小事”要实办,行“利民之事”而“积小成大”。聚少而为多,积小而成大,基层工作无非“点滴小事”,做好这些小事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这些“神经末梢”处的基础工作,于基层干部而言,既是沉淀,也是担当。办好每一件“关键小事”,让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实惠、清清楚楚看到变化、真真正正见到成效,基层这个“小舞台”照样可以展现出“大作为”。办实“关键小事”,办好群众“心中大事”,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更是对每一个人的启示。党员干部,尤其是身处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把人民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标准定得再高一些、服务举措落得再实一些,交出一份令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小事”尽心干,在“惠民益民”处“小题大做”。“日常小事”就是“民生大事”,更是广大农村群众的“心头大事”。把群众“身边小事”当成“头等大事”,是党员干部高质量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下足“绣花功夫”,持之以恒地办好群众“身边小事”。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正确认识小事,用心发现小事,用力解决小事,真正把各类“小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里,用一件件“小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基层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百姓的“小事不小、枝叶关情”,点滴之间皆是民情民盼,细微之处方显拳拳初心,把“小我”融入“大我”、“小家”融入“大家”,持之以恒地办好群众“身边小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