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多次强调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更多的基层工作者们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让“解决问题”成为最亮眼的政绩单。 整治形式主义要先“挤干水分”,为基层卸下重担。根据通报的案例来看,有的地方开展创建示范活动过于随意,层层加码;有的地方大量堆积“文山会海”,要求下属单位层层陪会,挤占大量工作时间;有的地方重形式轻实效,要求过度留痕,却没有真真正正地解决群众疾呼。基层工作本身就千头万绪,如此更让基层干部身心俱疲,更别提为群众干点实事。因此,紧盯基层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实实在在真减负、减真负,才能进一步激发干部崇尚实干、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 整治形式主义要“添柴加火”,为基层注入活力。基层干部能从冗杂的考核评优和会议通知中“抬起头”来,才能真正“低下头”去倾听百姓民声。减负不是减责,还是为实干腾出空间,让“解决问题”成为最亮眼的政绩单。此次会议强调要着眼长远不断健全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考核督查不能以“痕迹”当“实绩”,而是要注重实际效果和群众评价,多看具体事、多听群众说,干部的“辛苦指数”最终要能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科学、公平、透明的方式进行考核,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治形式主义更需“筑牢根基”,为基层巩固根本。形式主义“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压在基层干部肩头的包袱往往源于上级部门脱离实际的决策惯性、追求显绩的路径依赖。破除形式主义沉疴,必须抓住“以上率下”这个关键本质。上级部门当用数字化手段压缩冗余流程,将“数据共享”替代“重复填报”;领导干部需带头用脚步丈量政策实效,以“解剖麻雀”取代“空中指挥”。只有形成“上级做减法、基层做加法”的良性传导效应,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和增效的双向奔赴,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泥潭中抽身,在实干担当中筑牢治理根基。 基层减负,本质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治理革命。诚然,这是一场攻坚持久战,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他们轻装上阵,用实干和担当书写新时代的基层治理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