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古训在新时代的中国得到了全新的诠释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何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就要从家事、国事、天下事三个层面探讨 一、关注家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幸福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理念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具体到每一个家庭中,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 改善民生:近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民生福祉。例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2. 促进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稳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施精准帮扶措施,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就业、稳定收入。 3.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在提供便民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多方面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着眼国事: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要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1.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特别是在关键技术领域,如芯片制造、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 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党中央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福祉。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三、胸怀天下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携手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解决热点问题,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在全球减贫、抗疫合作、气候变化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2.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同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中国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活动,搭建平台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民心相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3. 分享中国经验:中国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这些宝贵成果,帮助更多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深情嘱托,也是我们党不变的初心使命。从关注每一个家庭的冷暖到推动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再到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伟大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