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底气所在,是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粮食市场有其特殊性,粮食生产的周期性、战略性等特点决定了粮食安全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一方面,应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粮食领域市场化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粮食经济的良性竞争中。要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灵活运用金融工具确保种粮农户应对外部风险。 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我国全年粮食消费总量在1.66万亿斤左右,较目前1.4万亿斤的总产量仍有上亿吨的缺口,粮食产销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处于产不足需的状态。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膳食结构的优化,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等食物需求仍将保持增长,饲料粮供应压力日益增加。 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新质生产力赋能国家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实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途径。未来在粮食生产领域的新旧动能转化中,应当注重这一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手抓农业前沿科技领域突破,提升种业技术水平,促进粮食生产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手抓小农户融入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提升小农户自身能力素养,加快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要实施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切实降低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和食品损耗浪费。继续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使小农户在粮食清理、干燥、储存、加工、销售等过程中享受现代技术和市场体系的服务,帮助农户减损增收,降低农户储粮损失率。 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核心问题在于结构性矛盾,阶段性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要在确保粮食生产总量稳定的同时也要加快粮食产业升级转型,使粮食产品供给向着多元全面、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目标前进,逐步提高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携手应对全球饥饿问题的应有之义。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解决好吃饭问题,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