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达到了22603起,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我国反腐斗争的高压态势,也反映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对于纪律规矩的严格遵守已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随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持续公布月报数据,这场旨在净化政治生态、优化营商环境的战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推进。本文旨在结合最新数据,探讨如何通过严守纪律规矩,进一步筑就廉洁营商环境的新高地。 数据的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的顽固存在,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潜滋暗长。特别是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占据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绝大多数,严重阻碍了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更直接影响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同时,数据也显示出反腐交织的复杂性。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等问题,既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直接体现,也往往隐藏着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这表明,要彻底净化政治生态,必须风腐同查同治,既“由风查腐”,又“由腐纠风”。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重要举措。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必须坚守职责定位,严防严治破坏营商环境的不正之风。 强化监督执纪,保持高压态势。要持续深化“四风”整治,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绝不姑息。特别是要针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滥用监管执法权等行为,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要通过制定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细化完善交往规范等方式,引导领导干部光明磊落同企业主交往,既“亲”又“清”,既热情服务又严守底线。同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和能力,确保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不越雷池半步。 深化风腐同查同治机制。要建立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既要从不正之风中深挖腐败问题,也要从腐败案件中剖析作风问题。通过加强对案件资源的分析利用,堵塞制度漏洞,开展专项整治,实现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精准打击和有效治理。精准追责问责与容错纠错相结合。在严格追责问责的同时,也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区分无心之失与有意为之、探索之误与明知故犯。对于一心为公、敢于担当的干部要给予保护和支持;对于因经验不足或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的失误要给予宽容和理解;对于违纪违法行为则要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