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风,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它既包括家族成员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也涵盖了对子女教育、为人处世、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指导和要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新时代家风建设是推进以德树人、全面育人的重要抓手,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培育好家风当根植“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好坏和父母素养高低直接决定了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家庭氛围的营造对于良好家风的形成至关重要。一个充满爱、尊重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在温馨和谐中成长,学会关爱他人、尊重差异。因此,好的家庭教育应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他们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言传身教中根植好“形”,才能让好家风开出花,结出果。 培育好家风当立足“行”。家风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需要通过实践来强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一种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而是靠教育,平常的积累所得,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人不懈的努力,践行所保持。好家风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立足于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实践,只有落实在行动中,不断从中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并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能推动好家风蔚然成风。(文:刘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