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上海市委出台增强超大城市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意见,将“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作为全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开展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攻坚试点。友谊路街道作为全市第二批试点单位,积极探索“街面上”“小个专”和“新就业群体”覆盖的有效方式,让每个市场经营主体、每个组织、每个群体都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我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同时也是街道第四街区新兴领域党支部的书记,将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拓宽工作视野 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在友谊路街道开展全覆盖工作时,可以借鉴的经验有限,街区书记以及八大员大部分时间是通过培训以及自我学习来充实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二是要交流实践经验,创新思路模式。虽然在外出参观时也能够向其他街道的书记“取经”,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很多不足。我通过向居民区的老书记,同时也是第四街区党支部的党建指导员郭宏伟取经,不断掌握全覆盖工作的要义,开拓工作视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从思想上、行动上、感情上,增强对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使命必达”的决心。 二、激发组织活力,建强骨干队伍 (一)组织运转要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 服务新兴领域党组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党组织的运转不够规范化、常态化和专业化,在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时需要我们的帮助,党服中心针对新兴领域群体打造“同上一堂‘新’党课”“组织生活模板”等,同时也依靠区级“红色线路”、市级党课等资源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为组织的运转提供活力。 (二)力量配备要抓党员、抓组织、抓骨干 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仅仅依靠街道工作人员的工作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合理利用区域化单位党组织、新兴领域党组织、在职党员的力量合力开展工作;同时,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发掘“楼委会”“啄木鸟志愿服务队”“街长”等多元治理力量,建强街区治理骨干队伍。 三、立足责任意识,推动服务升级 (一)借助条线部门,从服务到凝聚 全覆盖工作不是阶段性的攻坚,更是常态化的运转,必须要统筹协调好一切的力量和资源,各部门各司其职、并肩作战。街区书记要加强与条线部门的日常沟通机制,了解“两企三新”组织的问题困难和诉求后,通过每周一参加城运中心的联勤联动会,及时分派工作,推动各项工作“无缝衔接”。同时需要借助区级和市级的资源,做好服务和凝聚工作。各街区通过盘活辖区内新兴领域党群资源项目包,绘制“友谊路街道新兴领域暖新党建地图”,集中呈现辖区内党群服务阵地、一网通办服务点、医院/卫生服务中心、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社区食堂等集约共享的服务矩阵,为新兴领域党组织有效运行和服务凝聚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套系资源供给,通过服务来凝聚新兴领域群体,要力争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让工作对象有获得感、归属感。 (二)发挥阵地作用,从凝聚到引领 为了给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供双向赋能的强有力实体支撑,街道持续优化各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建设,精准落实党群阵地资源供给,积极从“中央库房”转变为“中央厨房”。中心聚焦新兴领域主体需求,打造“1+3张清单”即“服务对象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项目清单分为“政治类”“治理类”“服务类”39项,后续街区将持续发挥阵地的政治引领作用,通过政治类服务持续关注新兴领域党组织需求,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更多“个性化”活动送到组织的“心坎里”,让党组织“扎根”,让党员“归队”,将阵地打造成为引领有力、治理有效、服务有心的新兴领域“幸福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