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为社会工作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式现代化在多个方面都需要社会工作的积极参与,所以在新时代要高度重视我国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已经成为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党领导下的多元治理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共同体,是实现中国式现代承载体。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系述不尽完善,社会治理制度还不尽健全,社会治理效能还有待提升,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还须加强。未来要畅通和规范社会力量和基层群众参与社工治理的渠道,开创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和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社会工作本质意义上是一种社会服务活动,在利他主义价值观下用相应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其专业属性决定了社会工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工作参与治理具有多重优势,其全方位、多元化、高效化地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而在实际的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中尚存专业特质不足、角色定位模糊、政策倡导能力不足等困境,对于这些困境的有效优化,将促进社区社会的良性发展。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连接广大居民的纽带,社区治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了打造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需要集聚各方力量,全面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共同奏响社区发展的“大合唱”。加强社区“微治理”,是提升城市化精细化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主要做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提高社区自制能力、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在平时工作中,主动回应需求,适应群众生活需要;突出重难点,补齐社区服务短板;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社区服务基石,让新时代的社区服务更有温度。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式现代化情境下,社会工作与党建具有相近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人本主义价值理念,党的引领与支持既有助于社会工作提升合法性与认可度,同时还能获得更多专业生长空间。因此,我们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本土社会工作发展模式,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以及社会工作自知识体系建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