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题中之意 “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要坚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工作的根本性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灯塔,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彼岸,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标尺,规范着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涵盖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蕴藏着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着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现代公民个人价值准则,凝聚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都离不开无数个体人的活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公民个人的能动实践和自由创造,更离不开公民个人良好价值理念的养成和价值行为的校正。 爱国主义是凝结民族力量的核心纽带。热爱自己祖国是每个公民起码的价值遵循。爱国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其重大现实意义是让爱国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基础力量。勤奋工作、爱岗敬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人生价值,只有在平凡岗位上踏踏实实地敬业奉献才能实现。引导和激励每一个公民把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在扎实奉献中实现梦想。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品德,诚信需要每一个公民共同营造,通过对诚实守信的自觉坚守,共同构建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德支撑。友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遗传基因之一。心怀坦荡、友好善良、善待他人、善待社会,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社会的信任。在全社会褒扬友善之举、吹动友善之风,成为净化社会风气、密切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道德力量。 坚持好、发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求有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更需要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在面对世界范围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和各种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下,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和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防线。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是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共同努力奋斗的事业,需要千百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和延续的事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然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共同追求。
|